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心里通则路路通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在中国文化史上,王维称得上是一个全面的典型。他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早年曾经做过大乐丞。他是书法家,兼擅草、隶各体。他还是一个大画家,被后人推许为南宗画派之祖。他自己曾自负地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王维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王维字摩诘,其名与字都取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 王维的文学创作就是建立在这样全面的艺术修养之上的,因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王维在诗歌艺术上的独特造诣,主要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他与孟浩然等人一起,开创了一个以清淡雅秀为特点的绵延千年之久的诗歌流派——山水诗派,被誉为“诗佛”和“天下文宗”(唐代宗语)。他善于运用自然而又精炼、准确而又富于生气的语言,塑造出完美鲜明的形象。苏轼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他就是这样一个纯净朴素的歌手,一切自然景物到了他的手里,都被他调配得那样雍容静穆,和谐完美,仿佛一切本来都是那个样子的,没有一点瑕疵。在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性、音乐性以及独特的意象之美、意境之美都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终南别业》是一首看起来很平常也很安静的诗。但就是这样一首很平常、很安静的诗,你静下心来细细地读它,你会感觉它很有生气,很有力量,有一种接天连地、贯通宇宙的元气之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个“水穷处”,通往那个“云起时”,贯穿着宇宙生生不息的气脉。在俗人眼里,“行到水穷处”算是山穷水尽、无路可走了。但在王维看来,天与地是没有界限的,物与我也是没有距离的,它们都是生生不息、气脉贯通的,了无窒碍。因此,当他“行到水穷处”时,他不仅可以从容地“坐看云起”,而且偶然碰到一个伐薪的樵夫,他就高兴得要命,“谈笑无还期”。你看他心里是多么敞亮! 佛教认为,无明是烦恼的根源。什么是无明呢?无明就好像一个气球,充满了空气。打开看,什么也没有。其实,气球里面的空气和气球外面的空气完全一样,只是心有执着,用一个自私的我为范围把它聚集起来,就有了无明的力量。当我们执着于好、坏、你、我之时,无明就好像空气在气球里面一样。当我们放下执着时,便像气球的橡皮消失了,空气也在空间消失了,无明就没有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些时候,我们对于爱情、事业和人生太执着了,想不开,放不下,这时我们心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升起一股无明的力量。此时,我们反观世事,会猛然感到,起初我们勇往直前,义无返顾,走到最后竟是一条“绝”路。此时,一种山穷水尽、悲哀失落的情绪袭上心来。怎么办呢?放下还是执着?王维告诉我们,那个“水穷处”,正通往那个“云起时”。只要我们轻轻地抹去心中的无明,人生又是一片新天地。 其实,人生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所谓人生的绝境,多半是你自个儿执迷不悟的结果。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吗?“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面对人生的“绝“境,当有坐看云起的胸怀。静静地坐下来,把心中一切得失全部放下,让心灵活泼泼地跳动,你就会体会到,天地本是没有界限的,物我也是没有距离的,那个“水穷处”,正通往那个“云起时”。 可叹阮籍猖狂,常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难道真的是无路可走了吗?谁叫他往一个方向走的?陆游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是洒脱的,也是智慧的。 心里有路,世上就有路。心路通了,世路也就通了。我曾经在云南密支那买过一块玉。椭圆形的玉石,晶莹剔透,两边相通,叫路路通。路路通的中心是空的,佩戴的时候用细绳穿过空洞戴于颈上,可以随着人的运动不停转动,象征着人生的道路永远畅通无阻。我非常喜欢这块玉,常常戴在身上。 文字转载,侵权联系删除。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书法国画 您喜欢它吗? 您需要它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lutonga.com/lltrybw/1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阿宝龙哥路路通啥全国最宽高速公路在
- 下一篇文章: 注意了天津这些交通违法处理窗口周末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