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心是敞开的,因为他们的敞开,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好奇心很重,也很容易相信别人,这些都是让我们欣赏而且想要守护的,但同时,正因为7岁以前的孩子分析判断这一块的能力还没有建立,也就是说,他们无法从外界吸收的信息里来判断是否正确,或对自己是否有用,他们的潜意识没有一个强大的显意识“门卫”来保护,所以他们对信息是全盘吸收的状态,这也造成,他们又是极度敏感和脆弱的状态。

他们分辨不出父母吵架是父母的问题,父母工作不顺心迁怒于他们是父母的问题,别人取笑他们是别人的问题,老师批评他不够好是老师的问题,他们会全部认为是自己不够好造成的,这样就会给他们幼小又善良的心灵蒙上一层层阴影。

7岁以前尤其是3岁以前的孩子对家长,或者说监护人,是无条件信任的,他们认为家长做的说的任何话都是权威,是真理,都会跟随,并模仿,这个年纪的孩子,给父母打分都是分,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妈妈,父母说的一切都是对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父母说:“你太笨了!”“你怎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太不乖了,不乖的孩子没人要!”“你爸爸不要你了”“你妈妈是个神经病!”“你奶奶是个大坏蛋!”“要不是你,我和你爸早离婚了!”“我就不该生你!”“你活的有什么用!”“你长得怎么这么丑!”“我讨厌你!”……,这些话我都不忍心写下去了,因为这些稀松平常,看起来无伤大雅的话,对一个潜意识完全敞开,心灵极为纤细敏感的孩子来说,就是一把把刀子,血淋淋的扎在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上。

我催眠的很多长大到一定阶段,莫名其妙出现自杀倾向的个案,回溯后,都能发现这些语言暴力的影子。当孩子的潜意识里种植了“我不配活着”这样的指令,那么遇到挫折以后,除了严格按照这样的指令运作,他们还能做什么呢?虽然潜意识中求生的本能也很强烈,会不会求生,就要看这个孩子他小时候得到的爱够不够。那些虽然被语言暴力伤害,但是也得到了足够的爱的孩子,相对来说,抵抗挫折能力强,求生欲望强,即使被“去死”程序驱动,但还是有爱拉着他们。但是如果是那些从小就感觉不到爱的孩子呢?是不是想想都不寒而栗呢?这也是留守儿童出现大量心理问题,甚至自杀现象的原因。我几乎可以断定,那些出现严重身心问题的留守儿童的父母关系一定都出现了问题,并且父母没有把自己的爱意传达给他们。

当然大部分孩子都没有受到这样严酷的对待,独生子女一代新新人类最大的通病,就是“长不大”,或者说——独立性差。“这个你做不到”“你放下我来吧!”“你做的把房间搞成什么了,以后不要做了!”“你应该吃这个”“你应该穿这个”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呢?虽然这是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但是对小孩来说,却造成了“我一个人生存不了”“我无法独立的生存”“这个世界很危险,我必须找个依靠”这样的信念。而这样信念的产生也是非常合乎逻辑的,什么都不会做的孩子又凭什么有自信呢?

我认为一个人的自信只有通过不断的独立解决问题达成的,一个孩子越发现自己独立可以做到的事情越多,他越有自信,也就越喜欢探索更大的世界,培养更多的兴趣。而那些因为什么都不能做,无法建立任何自信的孩子,就只有通过网络游戏来获得自己的价值感和认同感了。

通过观察,我发现,有良好自控能力的孩子,都是从小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当然也喜欢玩游戏,但是他们很难痴迷于游戏,而是会不断探索外界,寻找更多可以挑战的项目,他们的领导能力也会很强。而那些已经有了网瘾的孩子,通过接触可以发现,他们都是没自信,对未来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样的状态。而观察他们父母和他们的互动也可以发现,他们13、4岁了,父母还要管他们吃饭睡觉,认为他们连这点小事都无法为自己负责。当父母无时无刻不监视他们,插手他们的界限,当到达青春期,他们就会产生一个消极心态,就是——“我不为我的人生负责了”。所以可以看到,越是开明,充分尊重孩子的父母,越难以遇到孩子叛逆的问题,越是严重管束孩子,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替孩子做决定的父母,越容易遇到孩子叛逆、消极的问题。

只是消极、叛逆其实还是好现象,因为叛逆,代表他们还有力量反抗,他们的生命想要迸发的力量推动着他们去爆发,去冲破束缚,这是生命的力量,是伟大且美好的。真正可怕的是那些一路顺从下来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他们的生命力一直遭受扼杀的情况下,会突然选择离开,因为我们都知道的一句话:“没有自由,毋宁死”。稍微没那么严重的情况,就是孩子20多岁需要进入残酷的社会里进行竞争,而忽然发现自己没有自信也没有力量竞争,而一直对他们包办一切的父母,却突然撒手不管,还凶巴巴的骂他们,逼他们去做出大事业,强烈的不自信,和恐怖的外在世界,和消失的安全保障,会让他们本能的缩回到自己最舒服的安全区——家里,于是就出现了自闭症。

我接触了很多父母因为孩子20多甚至30多忽然自闭,躲在家里哪也不去,甚至吃喝拉撒都在自己卧室而焦头烂额这样的案例,对此我只能叹息说,“你们已经切断了他的翅膀和手脚,又舍不得完全不管他把他扔社会上逼迫他强大去,那就继续养他一辈子吧!”

以后我会在每篇文章的结束总结各种情况下,良性暗示和不良暗示的例子。欢迎读者们的反馈和提问。

关于吃饭:

不良暗示:“你就不好好吃饭!”

良性暗示:“你很喜欢吃饭,吃饭可开心了。”

不良暗示:“不吃饭就长不高!”

良性暗示:“好羡慕你,你就算吃得少也能长得高。”

不良暗示:“必须吃肉/蔬菜”

良性暗示:“你吃什么都吃的很开心,当然你吃肉/蔬菜更开心,因为它们能帮助你身体更好。”

关于学习:

不良暗示:“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好未来”

良性暗示:“宝贝,你很聪明,很厉害,即使在学校学习不好,你也能有很厉害的未来,很多厉害的人学习都不好”(这样的说法是建立在孩子已经学习不好的基础上,顺着他们潜意识的动力来,化解“学习不好没好未来”和每个孩子都想要自我实现的动力之间的冲突,解除这种不必要的心灵冲突,可以减少孩子心灵能量的不必要虚耗。并且让他们看那些学习不好又很卓越的人物的传记,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不良暗示:“必须努力才能学习好”

良性暗示:“你可以轻松学好任何你想学的东西,这些对你来说都太简单了。”

长按下面







































白癜风治疗方法有哪些
白癜风会不会传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lutonga.com/lltrybw/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