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居士冯志亮先生渤海诗词集古词合集
忆旧游?重游西湖忆昔日烟雨 叹飞红剪幕, 水漠烟倾, 更寂风撩。 雨乱青衫透, 欲拾花煮酒, 把盏横箫。 浅凝婉柳犹在, 何处觅断桥? 顾影动轩凉, 忧询紫燕, 可筑新巢? 撑篙, 引潮信, 纵荡遍西子, 然亦徒劳。 曲罢离弦断, 怅惊帘幽梦, 容瘦香消。 翡钗半落临照, 斜卧苦春宵。 拟笔涩疏狂, 笺寒更惹烛泪潇。 忆旧游双片一百零二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过片二字亦可不押韵。所有领格字都宜用去声。也有增一字者。 (上阙) ●、○○●●,●●○○,○●○△。 ●●○○●,●、○○●●,●●○△。 ●○●●○●,○●●○△。 ●、●●○○,○○●●,●●○△。 (下阙) ○△,●○●,●、●●○○,○●○△。 ●●○○●,●、○○○●,○●○△。 ●○●●○●,○●●○△。 ●、●●○○,○○●●○●△。 ○=平●=仄⊙=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注:此调有六领格字,并宜用去声。上半阙第二、三句一般要求对仗。亦有开端不用领格字,改上一、下四句法为上二、下三,改二、三句为八言一句,过片二字减去一韵者。 解佩令?忆湘江战役祭阵亡将士 凌花萧落, 湘波倾漠。 掩征程, 夕阳红硕。 暴雨昔时, 血染江, 硝烟袭过, 尽无情, 寂寥永卧。 千军难阻, 突围强渡。 跃极渊, 飞奔疾步。 弹雨枪林, 勇往前, 牺牲无数, 为中华, 己身不顾。 解佩令双片六十六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也有前片第四句增一字,第一、二句不用韵者。 (上阙) ○○⊙▲,○○⊙▲。 ●○○、○○○▲。 ●●○○,●●⊙、⊙○○▲, ●○○、●○●▲。 (下阙) ○○⊙▲,○○⊙▲。 ●○○、○○○▲。 ●●○○,●●⊙、⊙○○▲, ●○○、●○●▲。 ○=平●=仄⊙=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十一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二十五日抢渡湘江。十二月一日,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红军虽然突破了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人锐减到三万人。 六州歌头?黄帝颂 茫茫天宇,飙烨五千秋。 云始作,涛初涌,肇神庥。 冉清幽。 黄帝万民抚,八方倚,三种蓺,征涿鹿,得宾助,剿蚩尤。 浩瀚咸归,百姓竭诚悫,教化传流。 俯尊及海澨,仰敬至仙丘。 恩润博施。 嗣延悠。 定桑兴黼,立文字,烘釜甑,辨三光。 承穹昊,兴华夏,辟鸿荒。 聚族昌。 滂沛中原土,滋万代,固缤芳。 龙云起,图腾降,九州苍。 斗转星旋垂史,颂先祖、膜拜炎黄。 沃野扬旌纛,日月照圻疆。 永驻馨香! 六州歌头,一百四十三字,前后片各八平韵。又有于平韵外兼叶仄韵者,或同部平仄互叶,或平韵同部、仄韵随时变换,并能增强激壮声情,有繁弦急管、五音繁会之妙。要以平韵为主,仄韵为副,务使“玄黄律吕,各适物宜”耳。 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中平仄,平中仄,中中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中平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中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中中仄,仄平平(韵)。 平中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韵)。 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 茫茫:广阔深远,空旷。 天宇:上下四方,天空,泛指天下。 飙烨:biāoyè,迅疾灿烂。 千秋:千年时间,形容时间很长。 肇:zhào,这里指开始,初始。 庥:xiū,庇护,覆盖。 冉:慢慢地、渐渐地、逐渐。 清幽:指秀丽而幽静,一般多指风景。 三种蓺:蓺读yì,出自史记“蓺五种”,意为种植五种谷物,这里用“三”是指更多的意思,古代以“三”为最多。 涿鹿:相传黄帝与蚩尤战于此地。 宾助:这里指其它部落及诸侯的帮助。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广阔的,这里指天下、疆土。 咸归:全部归服。咸意为全部、都。 竭:尽、用尽、竭力。 诚悫:悫读què,意为诚实、谨慎,诚悫是指诚朴、忠诚、心悦诚服。 教化:这里指文明。 海澨:澨读shì,意为水边,海澨指大海、四海。 仙丘:指三山,为传说中神仙所住之地。 恩润:恩惠德泽。 博施:普施、遍施。 延悠:有众多的、很多的延续。 黼:fǔ,古代礼服上绣的半黑半白的花纹。这里指纺织。 釜甑:甑读zèng,陶制品,古代炊具。釜是古代一种锅。 三光:日、月、星。 鸿茫:同鸿荒,指边远荒僻之地。 滂沛:雨大貌、气势盛大,喻指恩泽广大。 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 沃野:肥沃的田野,这里指中华大地。 旌纛:jīngdào,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圻疆:千里疆域,这里指整个华夏。 在广阔深远的大地上,展现着五千年的灿烂与辉煌。这片土地在混沌初开时,天刚有云,地刚有水,就得到了天神的庇护和保佑。渐渐地这里的景色变得秀丽且幽静。此后轩辕氏降生,抚恤万民,八方部落依附,又教百姓种植以得发展富足,并且得到诸多部落支持,而后出兵涿鹿,征讨残暴的蚩尤。最终四海一统,天下归心,百姓对轩辕心悦诚服,拜为君,号曰黄帝,从此中华文化得以创造延续。黄帝的恩泽广施,直至四海边疆、三山五岳、神仙府邸。子孙部及天下并得以广泛延续。 黄帝之妃嫘祖始创蚕桑之术,使万民得以衣裳;黄帝之臣仓颉创立文字,使文化能与传承;黄帝教导百姓烧制陶瓷以作器皿;又教导万民识别天象以作占卜。华夏王朝繁衍,江山大统延续,荒所愈加开辟。这汇聚了整个华夏民族的智慧,并得以昌盛。黄帝恩泽着广大土地,滋养万代生息,中华文化得以缤纷绽放。天赐我中华,天亦赐我中华之文化,九州大地一片祥瑞的绿色景象。时间慢慢的过去了,一切都成为历史,但是我们不会忘记先祖,更不会忘记我们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沃野千里飘扬胜利旗帜,日月之光普照着整个中国,在这里永远是宇宙最灿烂的地方。 唐多令?复游西湖 无处见春来, 离人两鬓白。 不相逢、花亦难开。 寂寞独行西子外, 情凌乱, 景凄哀。 烟雨胜霜秋, 断桥倚岸愁。 路尽头、隐锁扁舟。 又忆昔别惆怅事, 望萧月, 上孤楼。 唐多令又名糖多令、南楼令。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亦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衬字者。 平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韵)。 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中仄, 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韵)。 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中仄, 仄平平(韵)。 总也感觉不到春天的到来,离别的人两鬓已经斑白。对于相互守望的两个人不能在一起,花开与不开没有区别。一个人又到了西湖之上,可感觉到的情景和以前却大不一样,心情杂乱,景色也很凄凉、悲哀。 漫湖的烟雨,胜似秋天的寒霜,没有丝毫春意,断桥也好像倚靠在岸边有所愁思。在路的尽头,隐隐约约有一叶偏舟在孤独的漂泊。又想起了分别时的伤感和失意,独自一个人在偏僻的小楼上遥望着萧条的弯月…… 虞美人?又到清秋 凌花剪暮藤枝老, 春去秋来扰。 昔颜如雨已清萧, 又叹风吹孤叶落林梢。 西园依旧尘倾盏, 浊雾琴箫染。 亦曾凝望月幽弯, 可晓伊人垂泪盼君还? 虞美人是唐教坊曲。《碧鸡漫志》卷四:“《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又称:“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属‘中吕宫’,近世又转入‘黄钟宫’。”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五十六字者为定格,五十八字者为变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被寒霜催落的片片花瓣把夕阳的余光剪断,树枝和青藤都已干枯,又是一个秋天到了。我昔日的容颜就像秋雨一样越发萧条憔悴,又开始和从前一样叹息这阵阵凉风把树上仅有的几片孤独的叶子也给吹落了。 庭院还是当时你在的样子丝毫没有改变,只是尘埃已经落满了酒杯,当年的琴和箫都已显得陈旧。此时此刻你也和我一样在深夜凝视着凄凉不圆的月亮么?你可知道我每到此时都在这里落下思念的泪水期盼你的归来么? 喜迁莺?刺客 夜上路, 月幽明, 江畔祭神灵。 寂林长啸踏歌行, 一去尽成名。 昔盟近, 刀愈冷, 酒醉月光独影。 今朝出手断无情, 孤剑胜千兵! 喜迁莺又名鹤冲天、万年枝、喜迁莺令。《金奁集》入“黄钟宫”。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仄韵,两平韵。 琴按:蒋捷词(我梦唐宫春昼迟)未收入《格律》原书,录于《名家词选》。梅氏曰:蒋捷词恐怕就是《燕归梁》而不是《喜迁莺》,确实有“燕归梁”这个词牌名,查词学词典,说《喜迁莺》原有小令长调两体,别名有“燕归来”而不是“燕归梁”。 中仄仄, 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中仄(韵), 平中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韵)。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刺客列传》是司马迁著作《史记》中一篇类传。《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五个半刺客(高渐离算是半个刺客)的事迹。其中有三分之二文字在描写荆轲刺秦王,揭示了弱小燕国和强大秦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这首词是作者读《史记?刺客列传》有感而发。 战国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铸五把宝剑堪称传世利器。有三把长剑,两把短剑,皆锋利无比。长剑有(大刑三):湛卢、巨阙、纯钧,短剑有(小刑二):鱼肠、胜邪。凡遇所持此五剑其一之刺客者,几无生还,故为“三长两短”之由来。 霜天晓角?一楼烟雨 一楼烟雨, 愁引凭栏倚。 倾断桂枝凝望, 叶青涩、花萧细。 春茶香已逸, 琴箫无处觅。 多少深庭幽怨, 尽付泪、随风去! 霜天晓角又名《月当窗》。各家颇不一致,兹以《稼轩长短句》为准。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别有平韵格,附着于后。 中平中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仄, 中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平仄仄(韵)。 平仄仄平平仄, 中中仄、平平仄(韵)。 点绛唇?叹红颜虚度 莫道孤独, 秋山雨落花归土。 月倾萧处, 更寂幽枝苦。 不见烟倾, 却有风袭树。 茫然路, 寂寥无助, 回首红颜度。 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双调,41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上片次句为特殊律句,首字必仄。 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韵)。 平中仄(韵), 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更漏子?伊人晚梅 落花归, 秋雨坠, 雾掩离别心碎。 蝉抑语, 雁南飞, 青山不复巍。 笺染土, 烛倾泪, 月照伊人憔悴。 寒霜降, 北风吹, 雪尘袭晚梅。 更漏子双片四十六字,前片两仄韵,两平韵;后片三仄韵,两平韵。亦有过片不用韵者,平仄与上片全同。 仄平平, 平仄仄, 中仄中平中仄。 中仄仄, 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 平中仄, 中平仄, 中仄中平中仄。 中中仄, 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 江城子?天蓬元帅 三千弱水尽寒流。 望天河, 月幽幽。 北斗九宸, 星宿正神修。 总御阴阳兴造化, 识善恶, 解恩仇。 莫言钟吕不凡愁。 广寒宫, 桂花楼。 霓裳仙子, 欢舞笑轻眸。 谁晓天宫非圣地, 隔万里, 盼中秋。 江城子又名江神子。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结尾有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作七言一句的。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 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平仄仄, 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 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平仄仄, 仄平平(韵)。 三千弱水:隐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同时又指天蓬元帅掌管天河八万水军。 钟吕:原指钟仙和吕仙,即汉钟离与吕洞宾,这里泛指神仙。 凡愁:凡间的七情六欲。 桂花楼:传说月宫是一个寂寞之地,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别无他物。 “天蓬”本为星宿神之称。《道法会元》卷一七二说:“北斗九宸,应化分精,而为九神。总御阴阳,乘三明以应四时,随月建以定八节,”九神以天蓬为北斗九宸之首辅,主四时八节、阴阳造化。 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青玉案)黄昏渡 泽国佳女薄妆渡, 叶悄落、溪潺水。 轻橹凌波香散雾。 夕阳箫鼓, 汉宫秋月, 音律幽情吐。 思君常记轩窗语, 无处相逢望归路。 孤寂多愁凝日暮。 红颜憔悴, 乌篷帘落, 垂泪萧然处。 青玉案,词牌名。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仄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平仄(句), 中平中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仄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平仄(句), 中平中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泽国:原指江南,这里指南边的城市。。 溪潺水:小河缓缓的流水。 夕阳箫鼓: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浔阳琵琶,原为琵琶曲,这里指用筝弹奏的柔婉旋律。 汉宫秋月: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一为二胡曲,一为筝曲,这里指用筝弹奏,此曲体现悲愁的情绪。 注:《夕阳箫鼓》与《汉宫秋月》这两首曲子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回忆昔日爱人相伴之时,后者是体现现在的心情。 幽情:郁结、隐秘的感情。 望归路:回想以前爱人离开之处。 乌篷:指乌篷船,南方的一种小舟。 萧然处:冷落、荒凉的地方。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著名诗人、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 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现担任华夏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兼北京分会会长,中华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东方孝道文学院荣誉院长。 冯志亮先生还同时担任时代文学杂志社总编,中国名家杂志社荣誉总编,中国炎黄文化报文学总顾问,中国文化新闻报编委会副主席。冯志亮先生兼任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北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传统礼仪促进会理事。冯志亮先生同时兼任北京汉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冯志亮先生还是挪威国立艺术家协会外籍会员,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荷兰皇家文学院高级学术顾问。冯志亮先生的历史文学作品曾多次刊载于中国文联创办的《神州》《中国魂当代名人专访特刊》《中国当代文学家》《北京文化》等期刊。曾被中西文化联合会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AAAA级宣讲人”荣誉称号。 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易经新解》《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厚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lutonga.com/lltpzff/11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爱上海的理由张棋超上海地铁路路通看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