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湘乡的三伏天,我们曾这样吃喝玩乐睡
天热扇扇子 小时候在农村,对夏天还是很期待,就是太热蚊子多。房顶上这个螺旋桨一样的大吊扇,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五挡手动,冬天拆卸,夏天组装。 小时候,我们喜欢在扇子上面写: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 当年单手执扇,啪一声打开,噗一声合上,那是多么帅的事情。 只是再也想不起来,它是多少钱一把了?一块?两块? 扇子的背面印着十二生肖,是当年颇为流行的做法。 这是一款女孩子专用的吧,北方不多见。 由于是铁的,又很精致,总是显得很金贵,看见别的同学拿了,摸都不让摸一下。 三打白骨精,也许是当年最流行的扇面了,毕竟年年暑假看大圣。 看到了济公,就想起了他那把神器的烂扇子,还有八仙过海、牛郎织女……和那些再也回不去的夏天。 真正扇到我们身上的,是父母手里的这把蒲扇,你睡着了,他们给你轻轻摇着,驱蚊赶热。 吃喝玩乐睡苇子席,不知什么时候,就悄悄的退出了舞台,被流水线生产的竹席迅速取代。 在吊扇也解决不了的夜晚,就干脆露天睡,要么在院子里支床撑蚊帐,要么房顶上铺席点蚊香。 闷热睡不着的中午,邻里三五人,寻一大树下,有风没风,先把扑克打上,赢了心里就凉快。 热的没处藏,那就藏在水里,一天三洗算少的了,大人站在池塘边骂都骂不上岸,恨的拿坷垃瞄准往水里砸。 井把凉水,洗脸,泡西瓜,那冰爽,一般人不知道。 热,大人面条吃不进去,喊娃子去代销点买瓶啤酒,脖子一扬,就剩啤酒瓶了,瓶子可以卖钱换冰糕。 农村的冰糕,可以拿钱,可以拿瓶子换,卖冰糕的箱子下边,都装一个篓子放瓶。 地里的美食在城市里买菜,总能听到一句话,本地菜,究竟啥是本地的,恐怕一是时令的,一是本地才有的,图中这马食菜,就是本地的,不好买到。 南瓜,这个菜名称很多,有叫北瓜,倭瓜,炒的时候放上川椒叶,味道特美。 白皮冬瓜,记得小时候冬瓜都是这个样子,上面有一层粉,蹭到身上会痒,现在的冬瓜基本都是青黑皮,也不怎么扎手了。 老家的番茄,蒂部总会炸开几条口儿,露出沙沙的果肉,这大概是自然成熟的缘故吧,在城市里很少遇到这种情况,味道,自然也不是那个味儿。 红薯叶,现在城市里也有卖,只是跟在老家吃的完全不一样,老家吃的比较刁钻,只吃那个红薯尖儿,而不要长老的叶。 苋菜,种植的品种都是紫心儿的,这个是野生。 荆芥,绝对的本地菜,好像只有河南才有吧? 本地丝瓜,外观粗矮,老了就不能吃了,得掐准时机下锅。 自从有了紫皮茄子,这种青皮就很让人怀念了,虽然被它扎过手,味道依然难忘,尤其在地锅里掺面煎茄子。 长豆角,本地的,往往虫子很多,到处都是虫眼,城市里卖的,翻半天都不见一个虫咬的痕迹,让人大生疑惑。 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lutonga.com/lltxgpw/10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碧光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