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摄于湖北黄石)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其在农历五月采收,正值夏季之半,故名“半夏”。用甘草和生石灰炮(páo)制者为“法半夏”;用生姜和白矾炮制者为“姜半夏”;用白矾炮制者为“清半夏”。

NO.1前人经验

1

《神农本草经》记载:“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生川谷。”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半夏,辛温性燥,入脾胃而化痰止呕,燥湿醒脾。生姜汁制透用。半夏曲,以半夏末入面作粬(qū),盫(ān)生黄衣,性稍和缓,能治血虚伏湿之痰。霞天曲,以霞天膏渣入半夏末和造盫(ān)成,能治中虚沉痼之痰。霞天膏,以嫩黄牛肉煮取净汁煎炼成膏,大补中虚羸弱。按:南星、半夏均是燥药,但南星治风痰,半夏治湿痰,为不同。”

半夏(摄于长沙)

NO.2功效主治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主要功效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

1

燥湿化痰:本品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之要药,适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等痰证,尤宜于脏腑之痰湿,法半夏、清半夏尤宜。

2

降逆止呕:本品长于降逆止呕,为止呕要药,适于呕吐反胃,姜半夏尤宜。

3

消痞散结:本品辛开散结,又能燥湿化痰,适于痰气胶着之胸脘痞(pǐ)闷、梅核气等症。

4

消肿止痛:本品外敷可治痈肿痰核。

用法: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煎服。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半夏都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

花叶半夏(摄于湖北黄石)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夏含生物碱、半夏淀粉、甾醇类、氨基酸等,有镇咳、祛痰、和胃止呕等作用。

生半夏饮片(摄于广州)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任艳玲.《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庞雪,廖念,周逸群,罗怀浩,赵宏冰,石继连,王炜.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中鸟苷和腺苷含量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8(09):-.

胡文斌,王瀚,张少飞,孙娜.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性、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34(10):57-59.

煎煮后的半夏(摄于广州)

音频:咕咕玛奇朵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谢谢聆听,谢谢阅读,谢谢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白癜风诊疗新技术高峰论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zhenc.com/lltxgls/2174.html